近日,為了增強城市的防洪排澇能力,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廈門市交通局下屬公路部門在島內的管養路段開展了一項道路雨水管網普查專項行動。這項行動覆蓋了成功大道、環島干道、環島路、長岸路等主要干線路網,涉及管養公路總里程達103公里,雨水管道總長約270公里。通過清疏探查、精準測繪、數字建檔和平臺建設,公路部門希望全面提升公路排水設施的管理與養護質量。
在普查過程中,工作人員首先進行了詳細的清疏探查和精準測繪,系統性地摸排雨水管道、雨水井等設施,精確采集管徑、流向等關鍵數據,力求建立完整的雨水系統數字檔案。這為今后的精細化管養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數據基礎。
為更有效地排查隱患,普查工作綜合運用了QV與CCTV檢測技術,形成了高效的“組合拳”。QV檢測能夠迅速篩查雨水井口周邊管段的淤積和接口病害,而CCTV機器人則能深入管道內部,精準捕捉裂縫、淤積等隱蔽問題,實現全景可視化排查,確保隱患無處遁形,為后續的處置提供了準確的方向。
在發現管道淤積、設施破損等問題后,養護工作將進行靶向發力。一方面,借助吸污車等專業設備及時清淤疏通;另一方面,根據實際破損情況,采用科學的開挖或非開挖工藝進行修復,精準恢復管網的“健康”與排水效能。此外,為所有雨水井加裝或更換防墜網,為市民的“腳下安全”再添一層保障。
與此同時,雨水管道的三維建模和數字化平臺建設也在同步推進。這將使廈門公路資產智能管理系統能夠實現排水設施的動態監測與智慧管養,完成全流程的數字化歸檔與便捷查詢,推動管網管理從傳統經驗模式向高效精準的數字化管理新階段邁進,為公路路網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及長效安全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通過精細治理地下管網,廈門交通公路部門正以專業和責任筑牢城市的安全防線,守護市民的出行安全,讓每一次降雨都成為城市韌性與民生溫度的生動體現。
來源: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