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污水處理廠,大家都不陌生。可是,你見過一座占地僅1.314萬平方米“小而精”的污水處理廠嗎?在這里能讓臟水變清水,讓廢水變“寶貝”。
記者來到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渭河北岸的西咸新區第十再生水廠,俯瞰整個廠區,如同一個“大水滴”被包裹在有序排列的城市綠化中;進入廠區內,映入眼簾的是干凈的道路、白色的建筑。再細瞧,這里還有小河流水、鯉魚嬉戲、綠植錯落。
“目前,處理過的再生水會通過地下管網排入渭河,補充河道生態用水;也可留在廠區,實現內部循環。”秦漢新城污水處理緊急擴能項目的項目經理趙虎林說,這座裝配式再生水廠每日可“吞噬”兩萬噸生活、生產污水,經多道工序“改造”,這些污水最終“脫胎換骨”,“重生”為清澈的再生水,養魚、澆花、綠化、供熱皆可用。
跟隨西咸新區第十再生水廠技術負責人王研的腳步,記者開啟了污水“重生”探訪之旅。經過預處理車間、旋流沉沙池、生產車間、生物反應池等前幾道環節,污水已經從“黑泥湯”變成了“清水”。再經過纖維轉盤濾池和消毒池嚴格考驗,污水將最終重獲“新生”。
“這一步就像家用凈水器的濾芯,只不過這個‘濾芯’更大、更耐用。”王研解釋道,“經過過濾,水里的懸浮物幾乎被全部清除,水變得透亮,湊近能直接看到池底,現在離清水就差最后一步了。”
此次污水“重生之旅”的終點站就是消毒池。水中加入次氯酸鈉,可將其中的細菌、病毒及有毒微生物通通滅殺,污水也就達到了出廠排放標準。“我們每天都會檢測水質,現在的指標比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還高,養魚、澆花都沒問題。”王研拿起一瓶經過處理的水,陽光下,再生水透亮無雜質。
完成“重生”的再生水,也不會就此閑置,而是立即開啟“再就業”的新旅程,變廢為寶滋養城市,滿足周邊綠化、灌溉需求,為城市“解渴”。
“為消除區域高峰期來水溢流風險,同時提升秦漢新城內的污水處理能力,陜建集團投資、建設、運營了這一項目。項目于2024年9月開工,今年5月正式運營。“趙虎林介紹,與傳統混凝土污水處理廠不同的是,西咸新區第十再生水廠采用模塊化(裝配式)安裝的建設模式,占地面積小,利用城市邊角地帶即可建設。建設過程中建材使用量較傳統污水廠減少86%,碳排放量減少75%;建設周期可縮短至6個月—8個月,總投資比傳統方式節省20%以上;同時采用DIAB裝配式生物反應池,無須建造二次沉淀池,運營能耗可降低20%以上,碳排放量可減少28%;此外,剩余污泥產量少,按照每天處理2萬噸污水的量來計算,每天僅需處理8噸污泥。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