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島現代水網建設情況。市水務管理局副局長萬光臨表示,今年是市級現代水網示范區建設收官之年,三年來,我市搶抓國家政策窗口期、建設黃金期、改革攻堅期重大機遇,全力推進市級現代水網示范區建設,實施169項省市重點水利工程,我市現代水網建設全面起勢,形成了水資源、水災害、水生態、水環境協同治理、統籌推進的良好局面。
水務建設投資持續發力 萬光臨在發布會上介紹,近年來,我市錨定現代水網市級示范區建設目標,按照“把水蓄起來,讓水動起來,清水活起來”三步走戰略路徑,全力推進水網骨干工程,“五干十脈、五縱五橫、兩樞多點”的青島現代水網主骨架和樞紐節點加快形成,水網整體效能和綜合效益不斷提升。
投資37.29億元的黃水東調承接工程建設完成,開辟了青島第二條客水輸水線路。投資91.5億元的官路水庫工程,今年年底主體工程完工,投資78億元的官路水庫輸配水工程正加快建設,將建設覆蓋全域的4條輸水管線和7座水廠,我市客水調引“雙渠雙庫”戰略格局即將實現。2023年以來,我市共實施169項省市重點水利工程,水網投資連續三年邁上新臺階,累計完成投資263.12億元,投資完成額度是2019-2021年的2倍,推動實現了水務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全局性優化。
近三年,水利項目建設共吸納就業人數15099人,發放就業人員工資總額4.73億元,其中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人數11391人,發放農村勞動力工資總額3.52億元,有力發揮了穩增長、穩就業的重要作用。
災害防御能力持續增強 面對近年復雜嚴峻的防汛抗旱形勢,我市迅速完成市、區(市)防汛抗旱指揮體系調整,兩級水務主管部門全面承擔防指日常工作,有效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職能,科學防范應對了局地旱情、臺風“格美”等歷次強降雨影響。
筑牢工程防御根基,先后實施了小沽河、墨水河等19條河道(段)治理,完成宋化泉等40座病險水庫及白馬河攔河閘等24座病險閘壩除險加固,組織了即墨移風、膠州李哥莊和少海等易澇區治理,改造市區152處積水點,安裝排水窨井防墜落設施40萬套。
加強工程運行管理,建成山洲水庫運行管理矩陣部級試點,推動構建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矩陣先行先試體系。推進智慧水務項目建設,完成防汛抗旱、供排水等10個分項系統建設,為助力水務工程指揮調度和決策管理提供了關鍵支撐。
開源節流成效日益凸顯 堅持區域互通、主客聯調,全市23座大中型水庫連續三年蓄水量在5億立方米以上,每年調引客水約4億立方米,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充足水源保障。
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用水總量、強度雙控,2024年萬元GDP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約15.7%,2024年末全市地下水位較上年同期上升0.77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2%,污水資源化利用的再生水超過5.16億立方米。
深化節水控水行動,七區(市)全部建成節水型社會達標縣,20家高校認定為“省級節水型高?!保瑒摻?76家省級節水型企業(單位),119個省級節水型居民小區,水利行業節水機關創建率實現100%全覆蓋。青島連續4次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復查。
河湖面貌實現根本性轉變 全市設立(市、區市、鎮街、村)四級河湖長4558人,先后組織開展了河湖清違清障、“清河行動”、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等專項整治活動,一些多年積存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得到徹底解決。2023年來全市創建11條(段)、全市累計創建31條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大沽河母親河復蘇行動成效顯著,李村河被評為全國美麗河湖典型案例,越來越多的河湖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成為市民觀光、休閑、體驗于一體的“打卡地”。
統籌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建成即墨鳳凰山、膠州澄海河、萊西黑虎山等25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7平方公里。
全面完成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完成6261公里市政污水管網排查,城市和縣城建成區123處水體未出現返黑返臭問題,目前全市完成18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全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達到地表水準Ⅳ類排放標準的規模占到污水處理總規模的74.8%,有力促進人居環境改善和城市品質提升。
水務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深化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2023年以來全市改造509公里農村供水主管網、708個村莊的村內管網,新增規?;┧迩f2005個,實現了85個未通自來水村莊通水銷號。改造擴建嶗山、棘洪灘、車家河等6座水廠,持續推進城區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市區更換智能水表33.9萬塊,從源頭上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水壓、水質、水費問題。
針對民生在線、行風在線等反映的市民涉水訴求,借助“12345·青訴即辦”大數據平臺,建立臺賬、分解任務、限期辦理,滿意度解決率不斷提升。完成《青島市城市排水條例》修訂,推出優化營商環境“水務20條”,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惠企政策實現精準直達。
加強移民后期扶持,2023年以來,爭取中央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6.46億元,實施扶持項目582個,惠及730個水庫移民村,近30萬人次受益,25個移民村入選全省景區化村莊。
縱深推進現代水網建設 面向十五五,我市將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推動青島市現代水網建設向縱深推進。
科學謀劃水務發展思路。統籌保障“水安全”、保護“水生態”、發展“水經濟”、改善“水民生”,科學編制水務“十五五”發展規劃。指導區(市)科學謀劃好2026年及“十五五”期間現代水網建設項目,力爭更多項目納入上級盤子。加強與發改、財政部門聯動,統籌做好中央和省上級資金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申報。
加快推進水網項目建設。堅持實行市、區兩級水網協同融合,大力抓好現代水網建設,全力推進官路水庫及輸配水工程重大項目建設,統籌實施水源調配、河道治理、防洪排澇、城鄉供水、城市排水和污水處理、水土保持、智慧水務等方面項目建設。持續實施“水網+”行動,建成一批“水網+”示范項目、示范帶,初步形成水網建設與生態、文旅、產業等方面融合發展格局。
深入推進水務領域改革。堅持水網融合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水務新質生產力,健全水網重點工程建設、運行、管理機制。推進水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深入開展青島市區域原水綜合水價改革,推動建立全市水資源“同城同價”原水保障體系。建立健全節水激勵政策,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實施排水領域“廠網河”一體化管理改革,推進用水權市場化交易、水務投融資等領域改革,形成多元化投融資體系,為水務高質量發展做好制度保障。
來源: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