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上海各排水系統都已“鏈接”上“網絡”,縱橫交錯的城市排水管網、匯集中心城區三大片區和各郊區的污水治理網絡都可以在上海市排水運行調度監管平臺上一目了然,輕輕點擊鼠標還能實時看到污水處理廠的運轉情況,真正實現了“一屏觀全域”。
與此同時,上海積極推動各大污水處理廠實施智慧轉型。泰和污水處理廠廠長方文侃介紹,他們引入多項新興技術,首創數字工藝員系統,獲得首屆智慧信息標桿污水廠稱號,在智慧化方面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工業物聯網技術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神經網絡,實現了設備的互聯互通和實時監控;室內定位技術則為工作人員提供了精準的定位服務,BIM技術以三維可視化的方式呈現了整個污水處理廠的建筑和設施信息,混合現實技術將虛擬信息與現實場景無縫對接,賦予廠內員工“超感知”能力。在大數據分析和模型建立的助力下,泰和廠實現了核心工藝的智能控制。
更聰明、更智慧的同時,上海排水也向著更具韌性、更加集約的方向邁進。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副廠長吳鈞介紹,他們通過大數據分析,基于污水廠運行大數據的分析結果,形成智能算法,實現曝氣、加藥等關鍵工藝的精準化、智慧化控制,在穩定提升出水水質的同時,顯著降低了能源與藥劑的消耗:
我們實施精確曝氣之后,它有一套智慧化的系統,針對進水量,還有進水水質,空氣輸出量,進行合理規劃,把能耗優化的更好;通過智能加藥系統把整個加藥的調控與出水水質指標進行綁定,在進水水質滿足設計條件的情況下,理論上藥劑投加量大概也能節約10~15%。通過這兩個智慧化的手段,我們起到全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上海市排水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王磊表示,上海正大力推進綠色低碳標桿廠建設,為城市水環境的綠色治理樹立新樣本:
通過“光伏+儲能”、水源熱泵、再生水利用、精確曝氣等措施踐行綠色低碳理念,減少了污水處理廠的碳排放,近期上海市3座污水處理廠入選全國第一批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桿廠名單。
來源:990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