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不搞運動式治水”
現(xiàn)任市水務局局長丁強首次談亞運治水,承認部分河涌水質反彈
在昨日的廣州電視臺“行風面對面”節(jié)目錄制現(xiàn)場,廣州市水務局局長丁強首次公開談起亞運治水工程,坦承存在臨時措施未能持續(xù)、河涌截污不徹底、當時截污標準偏低等問題,導致部分河涌水質反彈,但不同意亞運治水“治標不治本”的說法,“如果思路更清晰一點、標準再高一點、措施更得力一點,治污的效果會更好一些”。他承諾,今后不搞“運動”式治水。
談成績亞運治水抓住了核心——— 截污
“亞運治水我沒有親自經歷,站的角度相對會客觀一些”,丁強2012年2月從市三舊辦常務副主任調任市水務局局長,當時距亞運治水工程結束已有一年半時間。
“有人說治水工程‘治標不治本’,我不同意”,丁強認為,一方面,治水是有成績的,一方面,治水也抓住了核心———截污。
他給出數(shù)據(jù),“排到各種河涌和珠江干流的污水少了200萬噸以上”,近幾年,廣州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實際污水處理量增長:20 0 8年每天處理175萬噸,2010年時達到269萬噸,到2012年底是380萬噸。
另外,亞運時治了121條河涌,其中,以前就“不黑不臭”的只有48條,治理完后達到81條,“就是那仍然黑臭的,程度也有減輕,這些都是數(shù)據(jù)可以說明的”。
廣州臺播放的短片里,有市民說河涌水“黑過包公面”“不知怎么搞的,搞來搞去搞不好”。還有金沙洲居民對水質進行投訴。丁強表示,“我也很愧疚,廣州任何一條涌沒管好,我們都有責任”。
談水質承認有些河涌反彈嚴重
對于亞運治水,丁強承認,“如果思路更清晰一點、標準再高一點、措施更得力一點,治污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他說,最近兩三年,河涌水質并不穩(wěn)定。豐水期時好,枯水期時差,晴天時不錯,下雨天又是黑臭又是死水,有些河涌的確反彈嚴重。
他分析,水質反彈有三個原因。一是,亞運治水時一些措施是臨時的。比如,當時全省范圍內,尤其是與清遠、佛山,截污閘是同時調度的;給珠江前航道調了很多優(yōu)質水源;關停了很多污染企業(yè),僅在廣州就有200多家企業(yè)停產停業(yè);當時還對大部分河涌進行了清污。這些措施在亞運之后是不可能長久持續(xù)的。
第二,截污不徹底。中心城區(qū)231條河涌,除了33條污染小不需要截污,還有198條需要截污治理,但這幾年,還有55條壓根沒開始處理,只有143條納入治理范圍。
而且,就算是經過治理的河涌,能夠全部截污的并不多,“大多數(shù)是下游截了上游沒截、主涌截了支涌沒截,而且沒截的都是房屋密集處”。另外,截污設計的標準也偏低,只考慮了晴天的截污量,到雨天污水就溢出來了。
第三個原因是,后期的管理松懈,因為污染物不僅是生活污染,還有農業(yè)方面污染、廢水排放、養(yǎng)殖產生的污水,這個量不一定大但濃度很厲害。
談展望今后要做到“盡量科學”
丁強提到,現(xiàn)在廣州面對的是一個更高的治水要求。根據(jù)省里提出的“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廣州到2020年要達到水質功能區(qū)的標準,“這個標準是很高的,不像亞運時只提要‘不黑不臭’,那實際上是兩項指標,一個溶解氧,一個清晰度”.
水質功能區(qū)標準,對水質有二十幾項評價指標,而且是按最差的指標來評定整體水質。比如,有兩項指標達到三類水的標準,有四項指標是五類水標準,但有一項低于五類的,那么整個水質就判定為六類(劣五類)。
對這樣的高標準,丁強說,要認真總結亞運治水經驗,“后面的治水,至少要做到盡量科學。首先一個,不能搞‘運動式治水’,因為所有治水都是長期性的,要以流域做體系、以河涌為單位,治好一條達標一條,不要‘全面撒網’”。
丁強還表示,治水也要從“戰(zhàn)術”上改進,把標準適當提高,不僅僅是截晴天的污水,也要通過設置調蓄池、增大管徑,必要時建深隧,把初雨和溢流污染都治理了。